|
所给评分: --
斯隆多夫师从于路易·马勒、梅尔维尔,本片是他的银幕处女作,影片一开始荒芜田园的镜头显示了人心的疏远和孤独,对后面的学校的压抑起着衬托的作用,火车站有着连接的象征在孩子们的昨天和未来里正是有着这样一个个驿站组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战前的奥匈边境的寄宿制学校,而导演自己也是从寄宿制学校出来的,个人经历的相近让他有的放矢再现了历史细节,比如寄宿学校的的锅炉房和长条凳还有学校击剑的场面都是他真实记忆在银幕上的反映。 在班级里的领头人物拜尼尔克,盛气凌人的人有着强烈的领导欲望,他不可一世,手下有着一帮没有脑子的孩子,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也屈从于强力,随时准备为孩子头卖命,拜尼尔克为了权威他们就需要树立一个敌人,作为他们施行权力的工具 他们利用这样的对手来建立自己的权威,犹如纳粹对待犹太人,导演希望以这样的故事反思纳粹的形成和他上台的原因和深究人性的两面,他通过男主角在老师面前的表白导演论证了自己的对世界的看法:善与恶存在在心灵深处,是生命的的两面性,一个人不会绝对的坏和好,人是不断改变的。我们寻找相同类型的人,因为影响而改变,任何可怕的事情都会发生。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相互渗透。这是导演喜欢和得意的段落,他是作为一个德国人对于纳粹生成原因的反思,这是一种直面人性和良知的思索。德国表现主义的影片给了他许多灵感,这些东西在细节处理上显得更有张力。孩子们在课桌上划“三八”线的镜头非常生活化,也显示了人类的排斥。 为了寻找氛围导演远赴奥地利找到了一幢有着旧时氛围的老房子,在德奥边境的一片平原拍摄了行走镜头表现孩子的孤独。同时影片代表离别的火车站,这个场景以后导演在别的影片也经常用到。 导演选用了一些德国15、6岁的非职业演员,他们和影片描绘的世界相隔甚远。为了让电影有感染力导演和孩子尽力沟通,帮助他们了解过去的历史,让他们有着生动形象的感知。男主角同样是非职业的演员,导演找到了一个犹太幸存者的孩子出演主角比亚斯尼,给他看了朗格的《M》里一个被迫害者的类型并找了导演熟悉的女演员芭芭拉《BLACK SUNDAY 1960》和孩子配戏来表现孩子的青春期骚动,这个段落里表现了孩子对女性的渴望和本能,孩子在阁楼里传阅黄色图片是真实可信,电影细节的真实让人会有更深的认知感。 就是现在看来,有些细节还是令人发指的,孩子将小白鼠在烟斗上的活烤显示了暴力的天性,导演在镜头直面人性的残暴,用笔尖残害苍蝇的镜头说明了我们内心的暴力倾向,当主演被人用枪指着不得不说出:我是畜生,偷东西的畜生,你们的畜生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德国纳粹施暴的场面。杀猪和法斯宾德在《一年13个月》里的杀牛成为一种对应,他们同样告诉了我们人类对暴力的熟视无睹。那个因为火车站女人来信比亚斯尼被同学吊起来的时候,导演以手推推搡搡的镜头表现了众人的暴力。 影片在德国上映引起了轰动,而德国官员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视而不见这些孩子残酷本能的真实性。而这些镜头让观众联想到纳粹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受到了世界的赞誉, 这部给人震撼的影片显示了导演振兴德国电影的野心,他认为自从茂瑙、朗格和比利·怀尔德离开德国,德国电影式微,他想卷土重来 后来他先后遇到了在奥地利拍摄文献片的赫尔措格和在戛纳遇见法斯宾德,他们三个人成为了新德国电影的三架马车,在70年代的世界影坛掀起了德国电影的新浪潮 导演认为:孩子的相互暴力和虐待让人们看见了人性伸出的,罪恶来自于你对众人暴力的认同,来自于生命潜在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