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
台北时报 2011-08-31
伊朗裔美籍导演玛丽亚姆?凯莎瓦尔兹知道她拍摄《家庭环境》(暂译)后,就可能永难再度回到她的祖国。尽管如此,但这并未阻挡她拍摄这个故事决心。
这部影片讲述伊朗一对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坠入爱河的故事。但是她们其中一位的哥哥,伙同宗教警察及不愿承认同志存在的政府,让他们面临重重阻碍。该片于今年日舞影展首映颇获好评后,上周五在美国戏院上映。
凯莎瓦尔兹告诉路透说:“在伊朗与其他回教世界,我鲜少看到有涉及任何一点女性情欲的电影。”她说:“就像对此片感到不舒服的人数,另有一样多的人内心似乎表达:‘终于有些我们的东西了。’”
这部片的剧情与人物皆为虚构,但身兼该片编剧与导演的凯莎瓦尔兹说,该片是根据她周遭朋友的真实经验而拍摄的。
《家庭环境》主角阿塔法与希瑞恩,成长背景就像许多德黑兰年轻女性一般。正值青春年少的她们,梦想有一个冒险、艺术与文化的人生。她们购买国外DVD,聆赏西方音乐、到地下舞厅跳舞,并且渴望能翘家。直到有一天,她们爱上了彼此。
但是在她们如火如荼展开的恋情之间,存在一个永难接受她们的社会羁绊。这个社会,即阿塔法的哥哥的一个体现,他曾与她们站在同一阵线,但经由药物“勒戒所”的洗脑,他返家后,变得更为保守与偏执。
女同志议题并非《家庭环境》唯一具争议性的观点。该片违反了许多伊朗以及其他回教世界所常见的电影实务规范。
凯莎瓦尔兹说:“该片并未遵守伊朗电影规定女性必须戴上头巾的规范。”她说:“我们甚至在片中,有性爱及裸露的场景。”
《家庭环境》在今年日舞影展上赢得最佳观众奖,它也在今年举办的许多同志及非同志电影节中获奖。 《家庭环境》目前面临的新考验─美国观众与票房。但此考验与祖国的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若有这么一天的话,最大的障碍将会是,何时能登上德黑兰的大萤幕。(路透/翻译:林亚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