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10
1934年夏,柏林,性自由的圣地。淫佚的狂欢正在趋近亢奋的高潮,而无情的末日已经迅雷不及掩耳地降临了。 地下夜总会,同性、异性群交竞技的舞台。超现实的肉体祭礼,在暗夜里绽放出眩目而腥膻的恶之花。只有悬吊在秋千架上的反串歌手格蕾妲是清醒的局外人,“她”淡漠地俯视着淫乱的人间,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口吻冷冷地歌颂着薄情的柏林之夜。 游戏于酒池肉林之中的马克斯显然是个欢场老手。这个瘦削的犹太青年居然在情人鲁迪的眼皮底下追逐男色,他的猎物是一名英俊的纳粹冲锋队士兵。谁也没有想到,声色盛宴的下一步便是毁灭的深渊──在这个“长刀之夜”,另一种血与肉的祭礼刚刚隆重登台,盖世太保的屠刀已经架在了同性恋者的脖子上。 冲锋队士兵死于非命。精明世故的格蕾妲摇身一变为“异性恋者乔治”。马克斯和鲁迪踏上了亡命之途,却不幸落入纳粹的魔掌,被塞进开往达豪集中营的闷罐车。在火车上,士兵凶残地凌虐鲁迪并强迫马克斯参与施暴,以证明他不是同性恋。马克斯几乎精神崩溃,但出于求生的本能,他屈服了。为了活下去,为了免除“同性恋”称号带来的耻辱,他不仅对情人的死装作无动于衷,甚至屈从纳粹的恶意命令,与犹太女尸性交来证明自己是“正常的”男人。他的表现为他赢得一块代表普通犹太人身分的黄色六角标记,而不是代表同性恋的粉红色倒三角。经历炼狱折磨之后,马克斯成功地隐藏了本性,同时也抛弃了灵魂。 马克斯和同车来到达豪的同性恋者霍斯特结成了患难之交。在达豪集中营,他们的名字是囚服上的标记表示的身分──“犹太人”和“性变态”。霍斯特虽然比马克斯还低一等,却有着倔强的自尊,他是坚定的同性恋者,看不惯马克斯为了偷生而违逆本性的作法。 日复一日,“犹太人”和“性变态”重复着搬石块的强制劳动,他们机械地把一堆石块搬到另一堆,再一块块往回搬,循环往复。这种单调徒劳的惩罚与其说是摧残身体的苦刑,不如说是毁灭性灵的折磨。然而,系统化灭绝人性的迫害手段并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在集中营的死亡焦土上,不可征服的情爱在悄悄滋长着。 就在岗楼底下,炙热的太阳下面,在劳作的短暂间隙。并肩立正的他和他,两具赤裸着上身的年轻身体。目光不能交流,身体无法接触,完全的静态下,他和他做爱。用语言,用想像,用心灵感应。汗流,喘息,生命的溅射。 不仅仅是打破禁忌的偷欢,不仅仅是地狱中的娱乐。是灵魂的抗争,是人性的重建。曾经享乐至上,曾经麻木不仁,现在有了爱,爱附着在生命上,生命于是有了意义。这个电影不仅仅是受迫害者的悲情故事,它更是一个勇敢者的爱情故事。生命可以被碾碎,人性不能被征服。“性变态”死了,死在纳粹的枪口下。“犹太人”默默地脱下标志着黄色六角星的上衣,穿上“性变态”的那件有着粉红色倒三角图案的囚服,走向高压电网赴死。为自己的本性而自豪,用玉碎的决心来承诺生命中那不能承受之情,这个“亮相”的姿态在悲惨的生命里突显出灵魂的自由和尊严。 我不能忘怀影片中的一处情景:当囚徒们从闷罐车里被驱赶下来,列队走向集中营时,路边有一对夫妇正在分享野餐,一个小男孩欢笑着在池塘里嬉水。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不寒而栗。这些无辜的、幸福的路人提醒了我:任何时候都有这么一批“沉默的大多数”存在着。
介紹:
一部改編自著名英國舞台劇的作品,以濃厚政治立場闡釋同志面臨生存、尊嚴,與政治、社會發生衝突時,必須採取的立場與手段,非常發人深省,影片感情張力強大,演出精彩。
故事:
對於縱慾狂歡的同性戀生活,麥士原本了無缺憾,但是納粹對於同性戀者的迫害,卻使得他不得不和同居人魯迪開始逃亡,而終究落入納粹之手。為了活命,麥士抵死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他甚至於在納粹脅迫下,打死原本傷重的魯迪,以求自保。
在被送往集中營的火車上,麥士與被掛上同性戀標誌的賀私成為朋友,兩人在集中營裡被折磨來回不斷搬運石塊。麥士想盡辦法,讓自己取得「猶太人」的標誌,因為雖然納粹厭恨、殘殺猶太人,但是在集中營裡,身為同性戀者,比猶太人還不如。
為了幫體弱的賀斯取得藥物,麥士不惜跟殘暴的納粹進行性交易,而賀斯卻寧願一死,也不願意看到麥士的尊嚴,被無止盡的踐踏。在賀斯死後,麥士終於選擇作為一個同性連者真實自我坦然的命運.....。
难以超越的命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影片开始于二战时期德国一个妖冶的同志表演场所,形形色色的同志们又将在这儿度过一个令人兴奋的夜晚。麦克斯如鱼得水般地活跃其中,舞男卢迪是他的同伴,一个英俊的军人对麦克斯一见钟情,随即打得火热,去了他的住处,醒来却是三人相对,大家对此似乎习以为常,不料危险已向他们逼来,一队士兵冲了进来,正是纳粹在抓捕同性恋者和犹太人。军人当场被杀,二人夺窗而逃,然而平静的生活一去不返。最终他们没能逃脱追捕,被抓上送往集中营的列车。
闷罐一般地车厢满地是囚犯,有士兵进出巡查,突然目标停在卢迪身上,于是他被命令踩烂自己的眼镜,被带出去毒打,这时一个名叫HORST的陌生人叮嘱麦克斯不要企图帮助他,因为他无能为力,根本就自身难保。很快他们带着昏迷的卢迪回来,追问麦克斯是否是其朋友,此时他已坚信自己能活着是最重要的,于是断然否认与其相识,作为证明在命令之下他狂乱地棒打卢迪!!!士兵将他抛出了疾驶的列车外。。。。。。这个证明还不够,麦克斯被带到另一车厢,几个士兵要亲眼见到他不是同志--和异性性交,而给他的异性是年仅十来岁的小女孩尸体。他又一次做到了!!!于是他被界定为犹太人。
在徒步去集中营的路上,麦克斯和HORST经过几次交谈已彼此信任。不远处 一对中年夫妇在草地上野餐,他们享受着美食,阳光和自由。这个场景仿佛在说:异性恋才有幸福,同性恋和犹太人是罪孽。
集中营里囚犯们的主要工作是开采石块。麦克斯利用叔叔寄来的钱给长官 行贿,于是他得到一份轻松而荒诞的工作:把一堆石头从一处搬到另一处,完了再还原,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他用同样的办法让HORST和他一起工作,当然他们时刻处在监视之下,每天工作12小时,听铃声每2小时休息3分钟,但只能在原地不动。一次休息时他们并肩站着,炙热的骄阳唤起了他们心中无法掩埋的情愫,他们用语言和想象做爱,
爱情是如此地难以桎梏。到了冬天他们只能来回搬运积雪,体弱的HORST不住地咳嗽,麦克斯找到机会在长官面前假装咳嗽骗得了药品。因为纳粹痛恨同性恋甚于犹太人。HORST说过人们制造痛苦却称之为爱,他们展现出了任何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都具备的所有元素:含蓄,温情,关怀,浪漫,争执,勇敢,怀疑。。。。。。一天两个巡查的官兵来到他们面前,军官发现咳嗽的是HORST而不是麦克斯,什么都明白了。他们枪杀了HORST,麦克斯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悲愤和爱,紧紧抱着他。他们头顶的天空明净而湛蓝,春天似乎就要来了,麦克斯坚定地走向带电的防护铁丝网。
本片获得第50届嘎纳电影节青年电影奖,开头部分颓废,酒吧里的那首歌预示了结局的悲惨,尔后随着情节的残酷反而逐渐变得明朗,尤其是搬运石块部分,从一个人到两个人,从一堆石块到四堆,展现了多种线条,画面十分独特,并有多处情节震撼人心,是部难得一见的同志电影。印象里"BENT"一词在英文俗语中即指"同性恋",以此作为片名是暗示同志的曲折人生,在那个特定的环境是,在今天同样如此。你准备去承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