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
筆姬別戀(影評)
一隻折翼的蝴蝶,努力在自己能觸及的天空裡飛翔;以火的性格來燃燒生命的破碎;以鋼鐵的堅持來成就炫麗的人生。這樣的一個女子,生活在革命時代,那個充滿熱情與罪惡的國家──墨西哥,雖經際遇坎坷,卻沒有被命運擊敗;她擊起的火花,她的愛與恨,她的敢於追求與行動,她的靡爛生活,直到今天,仍倍惹爭議。一個很精彩的人物,活著她傳奇的一生──Frida Kahlo。
電影的開頭,是濃烈得眩目的藍色,一張大床被四名男子高高抬起,經過高門,然後鏡頭放在主角Frida Kahlo的身上,她穿著一樣濃烈的顏色,誇張的綠與紅,與及頭上的紅花,與她身體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這時候的Frida,正趕往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個人畫展,而歷史的軌跡於此調回她年青的時候,或者應該說在場致命意外還未來臨之前。單單這一幕,已標榜出她的特立獨行,盡其一生都在極致中度過,人生苦短,而破敗的身體不容她浪費生命的分毫,於是她努力活出血的腥紅與熱情,用她突破傳統、富於幻想的激烈方式。
Frida的一生更遠遠複雜過電影的闡述。Frida在一場嚴重車禍中,「全身骨頭都破碎脫離」,她無法動彈,趟在床上幾載,青梅竹馬的男友也在期間遠走美國,生命的美好轉瞬間流逝得太快,而她堅強挺住一切的磨難,甚至在病榻上展現其繪畫的天份。咬著牙關,她終於又站了起來,並面對著求生的決擇,她帶著畫向Diego Rivera 求教,獲得他的由衷欣賞。兩人最後墮入愛河,並結了婚,然而Diego的到處留情,甚至與Frida的妹妹有染,深深傷透了Frida的心,也促使了兩人的離異。一年後兩人復和。Diego雖不能忠誠,卻也陪伴著Frida至最後一刻,他對她一貫欣賞和佩服。
用性別理論來研究這部電影,是頗富挑戰性的,因為主角的性別含量過份豐富。在Frida與父親的對話中,她強調要「做自己」,在拍家庭照時,她以一身男裝出現,俊俏而驚人。那時的墨西哥政治動盪,女性只是家庭附屬,被要求於傳統的「相夫教子」,Frida明顯唾棄這種固有觀念,她用行動揭示自己的理念,告訴家人,自己的「非泛女性化」。不過,筆者並不認為,她在對社會做公然的反抗,反而覺得她更多地和應了男性社會的主導現實,有著一種「男性優等」的心態,才刻意展現自己所有的「男性特質」。當然在父權社會下,她能如此無視批評和壓力,自也有其「超越」之處。她一向想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以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發揮其女性的價值與作用,這在後來她積極參加共產黨活動有了充份表現。亦男亦女,似乎也為她日後在雙性戀中兜轉不休,埋下了引子。
車禍後,她孤獨地躺在床榻上,畫著一隻隻飛舞的彩蝶,振翅的慾望和受困的壓抑形成強烈對比,這時候的Frida開始以畫筆追求著「自己」,她的繪畫炫麗奪目,卻也驚心動魄,殘缺的軀體,支離破碎的一堆手腳,無數的骷髏骨骼,堅定望著前方的自已,這是她的人生,她把自己攤開在畫布上,把源自生命深處的痛楚傾瀉而出。她以自我冷酷而傷感的眼神去觀望這個社會架構出的女性,所以拼命以自我的方式,創造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樣的Frida在後來成為女性主義者的指標,做為畫家,她以顏料和畫布審視著自己,尋覓著自己,也逃避著現實。這個聰明又神經質的女性被鮮豔、珣爛覆蓋,而命運卻是百孔千瘡。她說:「I paint self-portraits because I am so often alone, because I am the person I know best。」最瞭解的她的人就是她自己,畫出自己,這是她的宿命,她的追求,她的自我煥發,她的存在價值,她的一切。
這樣一個注定無法平凡的女人,偏偏陷入最傳統的婚姻之中,她的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從無間斷,而她不僅忍耐了這種花心,而且一直維持了很久。做為女性主義者的「偶像」,這樣的選擇令人無法理解,驕傲的女性自尊,被淹沒在平凡愛情的迂腐裡,筆者並不以為這是「反傳統」的,相反是絕對地和應了主流社會賦予男性的「掌控權」。Frida似乎慣於承受痛苦,連這種「真誠」的欺騙也一併承受了。如果,是真的灑脫,那又何必轉過頭去,流露出痛苦。如果真的毫不在乎,Giego外面的女人是誰又有甚麼關係?因為不是真正灑脫,才會介意,才會哭泣,才會放棄,而這種掙扎與放棄,在筆者眼中,卻又有點咎由自取。
即使「激進」,也仍然有著對家庭、對孩子的依戀與追求,這使Frida顯得無比矛盾。猶記得紐約一幕,她與Giego討論懷孕一事,明知身體不容許孩子的成長,她堅持要保有孩子。孩子終於流產,她的錐心之痛,盡數顯示在那張「生產圖中」,也許因為身體殘缺,她更希望自己是個「完整的女人」,而現實剝奪了她做為女人的「天賦」之一──生育。這在女性主義者眼中,也許又是另一個「難解」,生育是不少女性主義者所認為的挫折來源,而對於Frida,不能生育才是無法忍受的痛苦,「母性」與「女性」,在她是一場惡夢的糾纏。
畫面定格,落在兩個裸身糾纏的女性胴體身上,這樣的畫面不多,在整套電影中,不過兩幕,然而卻已足夠振撼觀眾的視覺。也許還能追溯到更前時間,她由Giego引入共產黨人的圈中,她加入了男人的戰團,無視男人的目光,喝下最多的烈酒,換來一場與宴會女主人貼身、誘惑的共舞,這樣的Frida敢於向男性社會挑戰,也敢於向傳統「一男一女」的戀愛與性觀念挑戰,這在當時,無疑驚世駭俗。而這樣的Frida自此沉溺於雙性的肉體歡愉之中,不能自拔。還有另一個畫面,是她剪斷長髮,彷若要剪斷對Diego的牽掛,與對愛情的堅持,然而這份堅持,終於以「輸」作結,她與Diego的愛恨,已然結成網般。是男而女,是女而男,她結合了「男性」的堅強,和「女性」的細膩。
這樣的Frida當然也是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她以煥發的激情打入男性的社會,在共產黨辯論中,在街頭疾呼的示威活動中,筆者見到清一色男人之外的鮮紅身影。無論何時,她頭上的髮式紋絲不亂,頭上的花朵永遠盛開,她的美麗與破碎,形成難以阻擋的女性魅力。她與托勒斯泰那一場如曇花一現般的愛情,令人回味,卻也疑問,她在別人的婚姻中擔當了「外遇」,卻又無法原諒丈夫的出軌,她說:「他(托勒斯泰)為了愛人,寧願陷自己於險境。」這樣的矛盾也許正是Frida的特色。正是這樣一個女子,即使筆者不認同她的愛情觀,但也被她散發出的妖嬈魅力給打動了。她的堅毅、熱情、狂野與風流,正建構出她的完整。而她人生最大的兩個意外,一為車禍,一為Diego。
|
|
|
所给评分: --
今天千里迢迢跑南山上了选修课~~看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中文名叫“笔姬别恋”,讲的是西班牙女画家弗里达。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一个她深爱的男人,是她口中的生命里的两次意外......
画面:
女人体
一字眉
木质工交
碎玻璃
满身血的女人体
石膏裙子
平静的脸
描画的手
仰望镜中的人
心碎
大象画家男人
酒会
两个女人的舞
做爱
永远的忠诚
专一?没可能
结婚
sweet
大象与鸽子
无奈
革命
闯
怀孕
流产
令人伤心的画
出轨?背叛?情不自禁
恍然
自己
最后发现
比爱自己更爱的
是你
飞走
消逝的烟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