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渣渣洞 同志文学索引
  首页 | 文章一览 | 专栏一览 | 文章上传 | 磨牙区  
    作者档案 | 专栏 | 会客室

我们一起去阿根廷吧

作者: 春暖花开


我们一起去阿根廷吧
2000/11/25




1997年,第一次看到“春光乍泻”。在学校那个闷热窒息的录象厅,混杂在一大群唧唧喳喳的女生里。不知道她们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去看这部片子,我只记得我远远地看着录象海报上的片名,匆匆逃逸不敢做一秒钟的停留。可是恐惧压抑不住内心的欣喜,在看到海报的那一瞬间便清楚而坚定地知道自己会去看,一定会去看,纵然路途遥遥,纵然暗哨丛生,纵然风雨侵程。在灯光熄掉以后才敢悄悄潜进去,并且只敢坐在后排的某个角落。可是这一切并不妨碍我的感动在黑暗里无声地汹涌。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有痛哭的冲动。第一次知道原来“这样”的感情也可以象“那样”的感情一样,以如此的方式被述说。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感动,来自于这部电影采用的视角的成分要多于来自它述说的故事。


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部以分手结尾的电影,在我看来却没有多少感伤的成分。我只记得那些美好的细节,他和他相爱的点滴。


那些夜晚,他们的躯体彼此依偎相互纠缠。


他们说好一起去看大瀑布,虽然这个约定最后象他们的爱情一样无声地坠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初夏微暖的风里。


他和后来那个台北男孩暧昧的感情。


站在南美大陆的尽头,面对大海,那个或许还没有明白爱是怎么回事的男孩,不知道录音机里放出的奇怪的声音,原来是他的哽咽。


还有那个早晨,他回到地球的那一边,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气象:汕头,东南风两级。


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阿根廷,爱上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上了那个大瀑布,甚至,爱上了台北的辽宁街。


当然当然,还有黎耀辉,还有我至今疯狂热爱的梁朝伟。


有时甚至充满了想成为黎耀辉的冲动。


甚至注册了一个在163.net上注册了一个leeyaohui的邮箱。总是不停地有人问我,这是你的名字吗?想告诉他们不是,想了想还是作罢,怎样才能让他们明白我对一部电影如此深挚固执的热爱呢。


他们能够明白,这部电影,竟然是那个在黑暗和痛苦里独自奋力挣扎的、冰凉的十九岁里唯一的温暖、光明和希冀吗?





9月的时候,第一次来到这个论坛。一瞥之下,发现居然有一个家伙叫做何宝荣。


一惊之下,慌忙去注册。还好还好,黎耀辉没有被人注册掉。


一直到稳稳当当地把这个名字注册到手,这才放心地去看帖子。网吧的速度奇慢无比,点一个新的页面要惊天动地好几分钟。虽然喜欢这里,也只能偶尔粗粗地点几篇帖子看看,无法一篇一篇仔细地看过去。


忘了是什么时候,也忘了到底为什么,反正是凑巧看到了那篇“照向我们的阳光”,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地念完,然后,在喧闹的网吧里,不可抑制地留下热泪。那些文字、那些经历读起来是那样熟悉,几乎令我要怀疑那是另一个自己。


有时会突然而轻易地爱上一些陌生人,在相逢而被感动的瞬间,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毫无来由地,只是为一张美丽到让人心碎的面孔。


正如现在,我想我是爱上这些文字了。


想给他写一封信,可是呆坐在电脑前面很久很久,却不敢轻易地下笔。


此后整整两个礼拜,写不出一个字。


可是不能不寄信给他啊。最后决定只写给他一句话:我们一起去阿根廷吧。


以为他能懂。于是有一些唐突莽撞也顾不得了。信发出去以后便不等待也不期待什么,工作很忙,心也变得很盲。每天一大早到单位,半夜才回家,根本没有时间去上网。


大约过了两三个礼拜的光景,终于收到了他的回信。是很理智很礼貌的拒绝,话说得很有道理,看得出是一个有头脑的男孩子。


相比之下,我多少有些孩子气了。


无论是黎耀辉还是何宝荣,大概总是只有电影里才有的人物吧。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只是王家卫剧组里的两个摄影师,有各自的妻女,大概是永远也不会发生什么故事的。


再怎样努力地想成为黎耀辉,也不会有一个何宝荣在等待我的吧。


不过倒想写一部叫做“黎耀辉和何宝荣”的小说,就说两个“春光乍泻”的忠诚热爱者,怎样在网上相遇,然后相爱的故事。那情形会有点象甜蜜蜜呢。


就让在现实里无法完成的浪漫故事,在小说里延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