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
我看小资的几大标准:
热爱村上春树,文学青年或准文学青年;喜欢部分摇滚乐(一般仅限于Beatles和罗大佑,崔健都悬,肯定不会喜欢Nirvana);喜欢爵士乐,典型的小资爵士偶像——Chet Baker,这些人不必听他的小号只需看一眼他那忧郁的形象就爱上他了,此外还有ECM;话剧热衷者,前两年是孟京辉,今年不知道是谁了;热爱旅游,尤其是丽江和凤凰,回来必有游记;工作月薪不会低于五千,否则不干;酒吧咖啡屋西餐厅料理店的常客,要求环境优雅有品位,认为三里屯是农民去的地方;爱情精力过剩者,老公(男朋友)+情人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中
我认识一女孩,大多数都符合,她就是我拿来参照的一个样板
—————————————————————————————————
回:
你看我的名字,就一定觉得它很小资了吧……
村上春树的小说我看过两本,还觉得蛮好看的。
我不知道自己胡思乱写算不算得上文学青年或者准文学青年?
崔健的东西我没觉得怎么好,所以高中听了一阵子后就没怎么听过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喜欢Nirvana呢?我遇到的大喊喜欢Nirvana的人一般就只知道Guns'n'Roses, Metallica, 当然,他们一般不喜欢Beatles,一般听不了Jazz以及Blues。一般最喜欢的歌无外乎Come as you are, Don't Cry, Nothing else matter, Tears in Heaven和Hotel California。除此之外,就是留着长发,磕吉他,一件金属皮衣谁出门谁穿。其实听什么音乐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就像我始终都听不了死亡金属一样——这等于说我还没有穿着兜裤的高中生xx吧。
我在经历了无数年所谓的摇滚的洗礼之后,开始重新听起罗大佑,虽然我不敢保证我会听上多长一段时间,但是我听到了某些本土的声音,一些打动人的东西。
在我看来,虽然没有领教到所谓崔健掀起的第一次摇滚高潮,但是魔岩三杰确实让我至今难忘,之后虽然子曰独树一帜,却还不能让人震撼。可是,2000年的夏天,当我在地铁上第一次听杨一的CD,我流泪了,虽然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和那张没有正式出版的专辑。
两年前我还将杨一归算做中国摇滚的一分子,但今天,我再也不会把他和所谓的中国摇滚混为一谈了。我会肯定的说,他就是一个民谣歌者,他就是杨一而已,不是别的,绝对不朋克,不小资,不金属,不死亡,他甚至可以流行,我甚至希望他能流行,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听到呢?
别再说摇滚怎么样怎么样了,它已经变成一个符号,它也不是属于中国的东西,我至今也没有搞懂什么叫做摇滚,我们也不需要所谓的摇滚。你可以听国外的音乐,个人的,乐队的,都可以,现代的古典的都可以。你可以把国外的摇滚叫做摇滚,因为人家就是搞摇滚的,你也可以把国内的摇滚叫做摇滚或者自称摇滚,但是这和国外的绝不一样。
其实,你真的可以把自己搞的音乐叫做摇滚,但请你千万不要再标榜所谓的摇滚精神,这样真的会把我又搞糊涂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再提摇滚,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标签。贴在那里都可以。
摇滚真的已经死了,这句话已经被重复了很多遍,可能我再说实在是小资的很。那就换句话,你看这样如何:摇滚这个词,已经不再具备任何意义。
话又说回来,我至今没有正式去看过一次卖票演出的话剧,因为我暂时花不起那个钱,或者是觉得那样花有些不值得。看过一次培尔金特,学校里演的,中途睡着了,ex女友始终清醒,我不知道他们在演什么。这个问题暂时没有体会。
我真的热爱旅游啊,汽车或者火车的轱辘一转动我就会兴奋不已,我就会觉得生命还在延续,还有许多的美丽。我也希望到丽江去看看,暂时还没那个钱。我要说李白也喜欢旅游,孔子也喜欢旅游,杨一也喜欢旅游,不过你也可以说他们是在流浪。等那一天小资们一年可以放半年的假的时候,我估计有一半的所谓小资也会去流浪。那又该说李白孔子杨一也小资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不听所谓的摇滚,尤其是中国的,他听流行,他去酒吧,咖啡吧,他的女友或者情人的数量是我的两倍三倍甚至更多。他还算有钱,他甚至可以偶尔住住酒店。可是,他也会和我在没钱的时候去吃兰州拉面,或者两个人点一个宫爆鸡丁四碗干饭。甚至有一次,他还将邻桌没有吃完的饺子端了过来和我分享,饭店的小姐都惊诧不已,也包括我。这不过是个钱多钱少的问题。
我还有个朋友,三年前强烈推荐我看《挪威的森林》。他养猫。他买无数的CD,两年前告诉我,积蓄都花到那上面去了。不过现在他住公寓(我觉得挺贵的)。他以前不抽烟,现在开始抽烟。但是,他还是一样的挤公共汽车,就算整天飞来飞去。他一样去party,去bar。他帮了我很多忙,从来不求回报。他是个真正懂音乐的人,因为他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他不喜欢中国的摇滚。
我还有个朋友,当我第一次和她谈起音乐时,她说她最喜欢的是My heart will go on。我想这只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让我们暂时不要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当她之后告诉我看不上美国Top50里Top10以下的University时,当她每次见到我都会告诉我她的这个朋友年薪80万,那个朋友又在美国开上了大奔,她又帮这个电视台做了一个大项目,又在和那个什么什么地方合作,完了来一句我现在手头紧,你能不能先借我1000块周转一下,我下个月就能领到5000块的工资了,我只好告诉她,我现在兜里只有20元,银行里只有100元了。甚至,当她对我说一个我们都认识的真正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旅游的女孩很俗气时,我只好笑而不语,于是我告诉她,另外一个我们都认识的女孩很漂亮,我看到她眼睛里嫉妒的光芒。这就不单单是个个人喜好的问题了。
话又说回来,我知道的北京的摇滚,北京的,都看不起别人,至少是看不起外地的,眼中的光线永远折射不出京城以外地区的影子。但是,这群人对老外一律是谈笑风生,那是知音,那是文化。
而我知道的其他地方的摇滚,眼中也没有别人,至少没有不搞摇滚不留长发不穿破烂的人。
去年,有人告诉我,你有小资的思想但没有小资的财力。为什么呢?因为我告诉他我喜欢去某个咖啡屋,在那里看书听Jazz,我喜欢上了养猫,我喜欢上听英式,我花很多钱租房子,我……后来又一次,当我说我喜欢喝摩卡的咖啡,他大叫到我可没有你那么小资,其实我建议他买摩卡instead of 雀巢,只是因为摩卡比雀巢物美价廉。不过我和他之间这样的对话仅限于开玩笑而已。我们一样会在屋子里买点花生米下酒……听点音乐……开心就足够了。
其实你还可以再加一句,小资们都喜欢在写文章的时候夹两句英语,有的小资甚至还是法语。那我就齐了!
哎,妈的,不想说了。我还要给一位喜欢音乐的女孩写信,幸好,暂时还没有发现她是摇滚还是小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