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
从今天起,这部电视剧每晚6点左右在央视8套播一集。今天第一集,林黛玉抛父进贾府。
搁了这么多年再看,实在有点哭笑不得。觉得这样的一部精美的文学著作,电视剧处理的异常的拙劣幼稚。
台词大部分是按照原著,不过神情动作满不是那么回事,除了唱歌和吟诗,又或者介绍人名,没有字幕。仅有的一点字幕又是毛笔字,而且是繁体。有些地方追求古典和通俗的统一,反而弄得人莫名其妙。
比如跛足道人的出场吧,并不像原著中感觉到的“仙风道骨”,完全是个邋遢的叫化子。他走过闹市,故意撞了甄士隐一下,然后一路哼哼唧唧“世人都晓神仙好……”而去。甄士隐脸色一变,朝他看看,又若无其事的走开。看到这里,演员的表演仿佛是在告诉我们:道士是个扒手,甄士隐被他撞了一下,立刻醒悟,暗暗摸了一下钱包,还好没丢,这才放心。
道士第二次出场,乃是林黛玉被抬进了贾府之后,他在大门外路过,朝里面看看,嘴里哼着“只有金银忘不了”,掉头而去。给人的感觉,这是飞盗在“踩盘子”,探虚实,夜里就要来贾府下手的。
林黛玉是个爱哭的小姐。书上说她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贾宝玉的。不过在电视剧里,她没见到宝玉之前就开始哭,在路上,她坐在船舱里,想起父亲嘱咐,立刻珠泪盈盈起来,不过在眼眶里含了好一会儿才掉下来。大概演员情绪没有到位,所以多酝酿了一会儿。镜头就等着她的眼泪掉下来,足足盯着她的脸拍了两分钟。她微微一侧头,只见她的鼻子油乎乎的,几颗大汗珠摇摇欲坠。虽然没有粉刺,但是看着非常粗糙,有点触目惊心。80年代,应该还没有什么“莹润粉底”、“水晶面霜”之类的高级货,影视化妆的用料比较粗糙,估计就是油彩。
然后丫鬟端上茶来,她不再仅仅垂泪,已经开始揉眼睛了,还要哼哼唧唧的哭出声来。文雅的风度荡然无存。那神态,仿佛不是个贵族小姐,是个厨房里的灶丫头在赌气,号啕大哭。丫鬟劝了两句,她只是不听,低着头揉眼睛,并不露脸。镜头非常无奈,只好拍了拍她的手绢,戒指和涂了色的指甲,翘着小指,像戏曲的手势。
她进了贾府之后,贾府的丫鬟嬷嬷们虽然跟她并无交情,不过非常兴奋,院里的跑到厅里,厅里的跑到院里。纷纷叫嚷着:“林姑娘来了,嘻嘻!林姑娘来了,嘻嘻!”,仿佛是个大事。原著里描写贾府的丫鬟“别人家的小姐也比不上。”应该都是小家碧玉型。但是电视剧里她们擦得红红白白,跑起步来都是驼背,伸着脖子一颠一颠,满头的塑料花跟着颤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人跑来跑去,像秧歌队集合,像女民兵操练。实在不像薛蟠看直了眼的群芳竞艳之所。群众演员大概就是附近农村中学的学生。
林黛玉下了轿子,周瑞家的来接。(原著里她说“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而且“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相干”,怎么派她来接?)两人一照面,周瑞家的喜滋滋的向黛玉脸上打量,非常喜爱。一个佣人,正视主人已经很没有规矩了,周瑞家的全然不顾,眉开眼笑的盯着黛玉看。黛玉不仅不以为忤,居然还害羞起来,含笑着低下头来。——哪里是佣人迎接主子,简直像婆婆相看儿媳妇。
同样的大家闺秀,三春一点也不比黛玉大方。经人介绍,四个人厮见过之后,三春分别死死的盯着黛玉,又像妒嫉,又像看不起。黛玉被周瑞家的看过之后,大概脸皮厚了一点,这时微微昂起头,让她们痛快地看个够。这一幕非常奇特,似乎是堂子里的场面,新买进来的姐儿,在失宠的姐儿面前自鸣得意。
小姐丫鬟们,在电视剧中都是拘手拘脚,一幅窘瘪相。太太奶奶们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贾母是“一品诰命”,在家里是最高统治者,言谈举止决不会像管家婆一样,不过她仍然絮絮叨叨,分配谁去抬箱子,谁去打扫屋子。看到林黛玉从扬州老家带来的丫鬟婆子向她请安,她忽然愁眉深锁起来,随即她自己解释自己的愁苦:“这可怎么好啊,这才两个人……”大概又想起来自己家里奴仆成群,她又忽然心里有底了起来,兴高采烈的说:“不如这样,以后就叫鹦哥伺候你吧。”
她为黛玉介绍凤姐的时候,说:“以后你叫她凤辣子罢。”大概是这句话实在太有趣了吧,说毕举起手绢来放在腮边,仰天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用手拍膝盖。哭的姿势,笑的表情,真是颇为奇特。这般奇异动作,足足保持了十几秒。凤姐也是这样,不过是站着,一边笑一边用手拍大腿。能说会道的凤姐,只会说:“啊呀,老太太……”这种情景,放在话剧舞台上,后面观众看不清表情,准以为是葬礼场面。
电视剧上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台词。比如周瑞家的搀扶黛玉上车,居然说:“快上车吧。”像押送犯人一样;贾母对三春说:“你们怎么不坐下,怎么不吃呀?快来吧。”似乎她们祖孙第一次同桌吃饭;王夫人带黛玉去吃饭,路上不断有佣人禀报:“太太,老太太那边摆饭了。”说了三四次,似乎王夫人患了老年痴呆症,要人不断提醒才能记起自己这是往哪里走。
这电视剧,如果没看过原著,根本看不懂;但是看过原著的人,又会觉得不是个味道。对红楼梦的内行和外行来说,这电视剧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泱泱百万字的巨著,在39集内详尽表现出来,或许有点为难,不得已的时候,情节跳跃一下,这也情有可原。不过电视剧很多东西乃是新创作的,跟原著没有关联的。比如甄士隐抱英莲逛街时,朝路边和尚的钵里扔铜钱。甄士隐不断的说:“……,没扔进去。再扔。没扔进去。再扔。没扔进去。再扔。……”这场戏足足有两分钟。对一个每集只有五十分钟的电视剧来说,花费两分钟的确是豪举。——而且根本没有必要。
同样的例子还有甄士隐请贾雨村吃蟹。原著没有提到螃蟹,只说“美酒佳肴自不必说”,百万字的作品,都把菜单舍去。电视剧对这顿饭郑重的多,只见贾雨村慢慢用筷挑出蟹肉,待观众看明白乃是真蟹之后,于是慢慢蘸醋,珍重缓慢的送到嘴边,张嘴叼住,然后再缓慢咀嚼,吞下后,张口云:“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我们,当此情景,只有暗呼“My God”了。
六十年代的戏剧电影,也没有浅薄至此。哪怕戏曲演员的举手投足,也不像他们这般夸张。我想,这绝对不是时代与进步的问题。也并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导演和制作的问题。好在现在我们的电视剧进步太大,这种惨象不会重现了。
不过问题是,电视版红楼梦的问题这么明显,居然现在央视还要播映,大概因为是普及“名著”的缘故吧。现在名著改编的作品太少。但是如果现在的青少年看了之后,认为红楼梦就是这般粗俗,真不知道他们是觉得幻灭呢,还是从此变得自大,道是名著不过如此。
这部电视剧的插曲很好。当作音乐剧观赏,未尝不可。可惜音乐的运用方面也非常幼稚。第一次展现贾府家宴,表现一种欢快和其乐融融的气氛,配乐居然用了晴雯判词。相比之下,电影版的就好很多了,悲剧的气氛非常宏大,即便是欢乐的场面,也有一种非常奇异的“似水流年”的感觉,加上编钟敲着,更显出“来日大难”的不可抵挡。葬花词是电视剧的比较流行,但是格调上还是电影版的比较高。听说这部电视剧拍了足足6年,算得上“精雕细琢”。看了这个评价,我非常想知道当时其他的电视剧是个什么样子。
算来第一次看电视版已经快二十年,以前看就觉得人物太多,关系复杂,事件也是理路不清,非常难懂。我当时心里想着,这是给大人看的。今天看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从前华丽的流影,变成了斑驳的落花,心里的感觉,又是恍然,又是怅然。
2003.10.22
第二则:《英雄2》内容预告及花絮
秦王攻城,必先放箭。众矢如雨,不仅苍生黎民死无全尸,连城中墙壁屋顶都射穿,空洞密布。后人讥笑此举乃是制造废城。所攻城池计一百二十九座,战后皆改为养蜂场。
残剑饶过放箭大王,原因乃是为了“天下”。天下死绝,则天下太平。为“医痔割臀”主义者大大推崇,封为宗师。后来搭上自己一条命,其悼词中有“最彻底的”字样。后世仰慕至今。
飞雪一剑刺死残剑,当时问他:你为什么不挡我的剑?残剑回答:这下你相信我了吧。因此又被后人疑为二百五。众推崇者伤心欲绝。
秦宫中戒备森严,觐见者接受裸体检查。不过仍然可以携带缴获的兵器上殿面君。裸体检查这项手续,甚为多余。后人考证秦宫中同性恋盛行,扒人衣服吃豆腐行为受朝廷礼仪保护。
飞雪日记流传后世,爆出惊人内幕。残剑闯宫刺秦,道是为了“天下”。至见秦王,放弃刺秦,同样为了“天下”。飞雪对此解释嗤之以鼻,说:“你练剑这么多年都没想到这个道理,见了他的面,三千铁甲在身后砍杀,这么紧迫的局势,你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心思想什么狗屁大道理?还不是看上赢正那个老玻璃了?当老娘我是白痴啊。”从而与残剑决裂分居,“三年无话”。
赵国书法天下驰名,其中残剑更是顶尖书法家,却无朱砂。可知当时各地,文具奇缺。此事被曝光后,赵王怒斥教育部长失职。教育部长辩解道:“朱砂一向都能够按时保障供应,不过最新流行红裙子,大家染布用光了。我也没办法。”
因被人剑柄触臀,秦王令杀无名。从而落下“暴君”恶誉。后人考证无名遗言,乃是:“这一剑,我不能不刺”。从而得知他乃是自杀。“暴君”之名方得以平反。
另一种意见指出,“不能不刺”的原因何在,令人莫名其妙,可见无名当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秦王杀之,甚为不义,“暴君”之誉,并不错误。
秦宫财务报告近日发掘出土。其中最大一项开销,乃是更换宫门。据其记载,当时共处决罪犯三百五十八人,射坏宫门三百五十七扇。附注云:因为处决无名时,其呆立不动,一次放箭即中,对大门损伤较小,不需更换,稍加修葺即可重新使用。
如月宣布飞残二人死讯,道是“人不离人,剑不离剑”,置诸多事实真相与不顾,如飞雪单挑无名;飞残二人“三年无话”。实则人离人,剑离剑。如月说谎时无惭愧脸红的现象,并且声情并茂,潸然泪下。战后参选议员,被秦王封为外交部发言人。
赵国陉城百姓五谷不食,在荒漠中建城。镇日吸风为生,终身事业是写字。今人誉为“仙风道骨”。惜被秦兵攻城之前“试探”了一下,已绝种。
秦王心中的“天下”,乃是“一个‘剑’字有十九种写法极为不便待我灭了六国必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废掉只留一种岂不痛快”。据考,秦王欲行“文字革命”,方才动念起兵。
有知识分子看过《大明宫词》、《雍正王朝》、《英雄》之后,对其中人物讲话腔调大为倾倒,上书议会,请将“莎士比亚戏剧腔”定为“官方口音”。被斥。
秦宫卫士千人之众,秦国军队万人之众,发声讲话口舌如一,思想同步统一。战后组成合唱团,参加长安文化艺术节表演,获金奖。
导演说:“英文片名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是hero,有的人认为是heros……”后人除了争论“s”的问题,对“hero”一词的含义意见高度统一。——“送死”而已。
第一集耗资巨大,因电影画面精美,电影海报大卖,基本收回投资。
2003.11.18
|
|